2012黃朝湖書悟入藝途生涯電子書
151 第二十篇 雕塑裝置插一「角」 「環保藝術節」則以廢棄回收物再利用、再組構成藝術品為思考,兩 者都以裝置藝術方式來呈現,我的作品如「自畫像」、「手語」、 「藝」雄祭、「響」受椅、「圓‧寂‧昇‧華」等作品,自然會帶動 整個創作的氛圍,並與國際藝術思潮相呼應,我也是在這樣的自我省 思與自我要求下,開始用軟布條做材質來實驗,也用它來統合國際彩 墨畫展布媒材創作的總體規劃,也就是將軟布寄給各國藝術家,要求 大家在同一個主題,如方巾、衣裳、圖騰、塗雅、生態、人文和扇 子的主題上加以發揮,因為每人表現方式和內容不同,會有不同的效 果,因此在歷屆國際彩墨藝術展的類裝置佈展上,獲得很大的迴響, 給自己相當大的信心。 裝置藝術屬於國際藝術思潮的新脈動,已成為年輕世代的前衛藝 術表現,我不但認同它在空間場域的整體展現,也認同它跟觀眾互動 的綿密性,因此自己也於2004年應邀在台北卡氏珍藏美術館舉辦「鏡 界•靜界•境界」裝置個展時,用布條畫和鏡子做為主要素材,將長 短不一的布條畫平掛、懸掛或垂掛在天花板和牆面上,將8大塊長方 形的大鏡子擺設在地板、台桌和牆面,並以小石子點綴在鏡面上,讓 布畫作品相互襯托中與鏡子互相投射,產生實境有畫、鏡中也有畫, 讓場域的虛幻變化,營造「鏡中之景」、「展場之靜」和「心情之 境」,同時反映陰陽、虛實和動靜的相對比,以及人與本性、人與 冥界、人與物件、人與材質的對立與交融,來突顯「鏡界•靜界•境 界」主題性的議題與內涵,引起不少的討論與肯定。 為了探討這些作品在不同的國度、不同的氣候、不同的人文和不 同的美學思惟中,所可能產生的差異性和共鳴性,所以我也先後安排 在法國、馬來西亞和西班牙展出,法國藝術家對裝置場域效果認同度
Made with FlippingBook
RkJQdWJsaXNoZXIy NDkzO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