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黃朝湖書悟入藝途生涯電子書

29 第五篇 三位恩師「三味線」 第五篇 三位恩師「三味線」 日本有一種傳統樂器叫做「三味線」,也就是俗稱的「三弦 琴」,是16世紀由中國傳入日本,江戶時代許多歌舞伎以它做為伴 奏樂器,成為當時流行的代表樂器,日本輕津縣用即興演奏和磅礡氣 勢,轉變成著名的「輕澤三味線」,後來結合搖滾樂和爵士樂,被稱 為「日本爵士樂」,很受當時年輕人喜愛。 「三味線」琴,只有平行三條弦,卻能彈奏出動人又感人的樂 曲,並發展出不同的流派。我在師範時的美術老師,是擅長東洋畫的 林之助和山水畫的呂佛庭,他倆不論技法、畫法和想法都不同,彼此 各有堅持互不妥協,我常認為像火車的「雙軌」,平行前進沒有交叉 或交集。沒有想到,畢業後因緣際會,我會有機會受教於有「中國現 代畫先驅」之稱的李仲生老師門下,他的思想、畫風和作為,更是獨 特,跟林老師、呂老師完全不同,更可說是風馬牛不相干,因此三位 老師形成有如相互平行又各具特色的「三味線」,他們作畫趣味不 同,思想路線相異,教學方法南轅北轍,但卻名符其實的在台灣近代 美術史上留名千古。而三位恩師唯一相同的是,對我的熱心指導和強 烈的期望,如今,三位恩師均已作古,回想往事,歷歷在目,除了感 激還是感激,除了懷念還是懷念。 我是1958年冬天,在聯合報新藝版讀到一篇批評全省美展太過保 守的文章,作者是現在旅居義大利的畫家霍學剛(後來改名霍剛), 當時我剛從師範畢業派到學校服務,又受過林之助和呂佛庭老師學院 式指導,所以不太能認同那篇文章的現代畫主張,尤其強調自我風格

RkJQdWJsaXNoZXIy NDkzO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