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黃朝湖書悟入藝途生涯電子書

33 第五篇 三位恩師「三味線」 象,有抽象,有單色,有素描,偶而也畫些變形的人體,李老師大多看 一看不太評畫,只是說很有趣味或很特別,其他就看自己領會。 半年後,我因家務事、當兵事和想出國事,改為每個月上課一 次,那時候改到彰化火車站附近的新義美咖啡室上課;不久就只能用 書信和李老師談藝術,一直到當兵前還跟李老師保持連絡。這段期間 的面對面學習,完全改變了我對藝術的看法和想法,也影響了我一生 想當藝術家的決心和信心,李老師真正影響了我從60年代開始,積極 推展現代藝術的動力和能量,尤其在藝術評論方面。 李老師於1997年應允提供他的作品參加我創辦的中外畫廊開幕聯 展,算是他在中部地區第一次作品公開亮相,晚年時應邀在台北市立 美術館個展前,曾來信要我不以師生的立場為他寫篇介紹文章,算是 肯定了我這位學生的努力和成就,同時也提供我他最後親筆寫的藝術 觀點:「我的繪畫思想」,登在我創辦的「第一畫刊」上,成為往後 所有展出或出版書籍的座右銘,30年的師生情,在他的辭世後,仍然 歷歷在目,猶如昨日。 我的另外兩位恩師,也是國內赫赫有名的國畫家呂佛庭和膠彩 畫家林之助,兩位老師在師範時指導我山水畫和膠彩畫,我都是在課 後另外請求個別指導,才成為入室弟子,因為上正規課,作畫時間不 多,林老師又只教素描和水彩課,膠彩畫(當時叫東洋畫)都是在課 後私下指導,呂老師則教傳統人物和山水畫。 對一個鄉下長大的孩子來說,見聞真是有限,我還記得上第一堂 國畫課時,呂老師講解筆墨宣紙棉紙的名稱時,我還搞不清楚是什麼 東西,只見老師用毛筆沾墨在紙上示範,墨線和墨韻在紙上成形或暈 開的剎那,相當好奇,好想自己也能動筆試一試。

RkJQdWJsaXNoZXIy NDkzO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