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黃朝湖書悟入藝途生涯電子書

37 第五篇 三位恩師「三味線」 我對林老師的回饋真的不多,比較心安的是協助他舉辦幾屆師 生聯展,還有成立「台灣省膠彩畫協會」,以及宣揚他的藝術理想。 1977年和1980年,我先後在台中設立中外畫廊和第一畫廊,林老師 都是我的主要顧問,也是開幕剪綵的歷史見證人,在往後的50年中, 彼此有不少的互動,就像林老師親手泡製的咖啡一樣,充滿溫馨的香 氣和回憶。 而唯一的遺憾是,林老師是踢踏舞高手,可惜我沒有跟他學,不 然也可以得到他的真傳。 三位名師各具專長,雖然教學方法不同,但處世待人的真誠和豁 達,還有視學生如子女的愛心,都是令我感動和欽佩的;三位老師雖 然來自不同的地方,呂老師來自河南、李老師來自廣東、林老師來自 台中,但他們都沒有族群觀念,他們只知道用心指導學生,不管政治 意識形態,他們才是真正的藝術家和教育家,他們為台灣培養出許多 重要畫家,也為台灣美術史寫下新的里程碑,功勞真的很大。 不瞞你說,在受教於三位恩師的同時,我也會由於對現代藝術理 念的堅持,和老師有過一些爭論,我和李仲生老師看法不同的是,我 認為繪畫中的抽象性比抽象的非形象視覺表現重要,因此並不全然認 同只有抽象畫才是現代畫的主張;我和呂佛庭老師對水墨畫傳統筆墨 技法的保守性有強烈的辯論,尤其山水畫中的皴法處理,我認為可以 經由不同媒材不同實驗取得多采多樣的表現形式;沒想到,90年代呂 老師也畫起禪畫、文字畫和無形象畫,似乎也認同了我的看法。我和 林之助老師則對膠彩畫中用墨的實質內涵有過探討,我認為墨色在膠 彩畫中具有佈局的基本作用,作畫時可描墨線、染色、配色,因為墨 條中有膠,可以包含在膠彩畫的範疇內,如此就能銜接北宗的金碧山

RkJQdWJsaXNoZXIy NDkzO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