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黃朝湖彩墨藝術論述集電子書
黃朝湖彩墨藝術論述 彩墨扇子圖象 貼近生活美學 -析探第十屆台中彩墨節「國際彩墨扇子藝術大展」意涵 文/黃朝湖 台灣近代美術史的演變,大多以 10 年做為論述的基調,也就是採取 10 年作為論述的一個 階段,比如 60 年代屬於現代畫運動時期、70 年代為鄉土主義時期、80 年代美術館時期,90 年代國際化時期,新世紀則是多元自主時期,可以很明顯的看出每隔 10 年美術思潮的演變與 走向,準此,以舉辦滿 10 年的台中彩墨藝術節來探討彩墨藝術的定位,應該也是值得一試的 方向。 彩墨藝術(TSAI-MO ART),這一肇始於台灣 90 年代中期的藝術新品牌,歷經 16 年的努 力與拓展,不但獲得全世界五大洲 40 國當代藝術家認同,出品參加歷年舉辦的國際彩墨畫展, 也通過國際巡迴展(巡迴美、加、薩、馬、澳、西、墨等國)、學術研討會、座談會、交流展、 主題展,來凝聚東西方藝術家探討彩墨創作的精神與走向,以及彼此對「軟布質」媒材的施彩 抹色實驗,總算有了共同的體驗與成果,「軟布」媒材成了東方紙媒材與西方厚布媒材的共同 創作元素,再加上油彩、墨色、壓克力、水彩和版畫印材的相互應用,彩墨藝術終能突破材質 的困難,每年讓東西方藝術家在一年一度的國際彩墨展中展現實驗與創作成果,這也算是東西 方藝術家彼此心靈的共同願望與寫照。 今年第 10 屆台中彩墨藝術節的重頭戲「國際彩墨扇子藝術大展」,是以「扇子」作為創作 主題,主要在探討東西方藝術家對扇子圖象的解讀與創作的思惟,希望透過扇子的外形、內貌 或佈局,來表達對扇子的印象,以及東西方畫家描繪扇子的觀點與映照,同時觀察地區性與民 族性介入畫面的可能呈現,也就是讓東方畫家擅長的扇子藝術與西方畫家的呈現做一評比,同 時讓它更貼近生活美學。 扇子在中國有悠久的歷史,甚至可追溯到傳說時代。從早期的長柄扇到短柄扇,再到秦漢 的團扇和北宋的折扇(流行於明清);從王公貴族身份表徵,到後來民間納涼使用,扇子都有 其不同的歷史背景與意義,它不但具有實用性,也與社會政治、權貴貧賤、民俗風情有關,在 數千年歷史的洪流中,隱含著民族情感的縮影,也是中華文化另類的藝術載體。閻立本的「步 輦國」、「韓載熙夜宴國」、「孔子聖迹圖」、「金盆撈月國」,都可以看到扇子是華麗、身份、權 勢的象徵。歷史上也有不少著名的畫扇,如明代周之冕的竹雀扇、唐寅的枯木寒鴉扇、沈周的 秋林獨步扇,清代惲壽平的菊花扇、王武的梧禽紫蔽扇等。 扇子使用的材質更是豐富,包括有羽毛、竹子、絹布、蒲草、葵葉、麥桿、玉版、檀香、 玳瑁、象牙和紙張,如今由於科技發達,開始有塑膠扇、印製扇和輸出扇等各種各樣材質產品 與式樣。而在功能上,則有儀仗扇(象徵權威)、宗教扇(超自然力量)、禮儀扇、却扇(結婚 用)、禮物扇(互贈用)、表演扇(戲曲表演)等等,都隨著時代的不同而有所演進。 中國扇子曾流傳到日本和歐美等國,唐代時中國絹扇就傳入日本,並在日本宮廷內流行。
Made with FlippingBook
RkJQdWJsaXNoZXIy NDkzO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