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黃朝湖彩墨藝術論述集電子書
黃朝湖彩墨藝術論述 彩墨飆新貌「面具」嘉年華 -第 11 屆台中彩墨節「國際彩墨面具藝術大展」作品解析 國際彩墨畫家聯盟會長黃朝湖 1990 年代的台灣藝壇,是相當具有時代性意義的重要指標,它面臨著國際化、全球化的 挑戰,在文化政策與國際展的相互配合下,不論公辦的、公私方合辦或純私人機構舉辦的大型 國際展覽,大多能與國際潮流同步成長,並邀約到重量級的國內外藝術家出品參加,大大的提 昇了台灣藝壇的能見度,並確立了客觀的權威性。 彩墨藝術思惟也是恭逢其盛地於 90 年代中期推出,不但舉辦國際彩墨展、研討會及大型 推廣活動,也將彩墨作品巡迴到美國、加拿大、澳門、法國、波蘭、薩爾瓦多、馬來西亞、菲 律賓和西班牙等國展出, 2002 年更設立了「台中彩墨藝術節」,每年舉辦國際彩墨藝術大展, 邀請五大洲著名藝術家出品展出,迄今已有 40 個國家 400 多位藝術家參加過彩墨國際大展, 台中不但順理成章的成為彩墨藝術城市,「彩墨藝術節」更成為世界首創的藝術節慶。 今年第 11 屆台中彩墨藝術節,是以「面具」藝術為主軸,舉辦了「國際彩墨面具藝術大 展」以及「世面文化柱」裝置藝術、「面面觀」異國面具動態秀、「面對面」師生創作交流會、 「春風滿面」面具彩繪DIY、「妝點門面」楓樹社區彩繪和「笑面譜」手工皂DIY等配合 活動,旨在探討面具藝術的東西雙方創作思惟與當代生活美學觀,讓藝術貼近日常生活,提昇 生活品味。 面具製作源自對巫術、喪葬、死亡與靈魂的撫慰作用心理,古代人認為只要用面具掩蓋, 就可以獲得安寧與力量,讓人脫離不吉祥。原始面具大約可分為儀式面具、戲劇面具、葬儀面 具和慶典面具等四類,而日本能劇面具則可區分成鬼神、老人、男、女、靈界五大類;非洲是 讓死者戴上面具,以取得靈魂脫離塵世;南美洲玉石面具則在保護靈魂復活,也有用貝殼、黑 石製作面具,來保護靈魂和往生者;中國少數民族的面具,則有五種文化內涵與功能,如跳神 面具、生命禮儀面具、鎮宅面具、節日祭祀面具和戲劇面具,充分展露了豐富的造型和生活內 涵;中國京劇更發揮表達人性善惡的功能;台灣民間廟會的神明造象,也具有相同的意涵,只 是從單一的面具延伸為全身服飾的裝扮,並且常年如一隨時啟用遊行表演。 歐洲在中世紀以後,慢慢的將面具的功能轉變成嘉年華的形式,讓王公貴族與平民、遊客 與居民一同歡樂的節慶,其中最著名的有義大利威尼斯嘉年華、德國黑森林嘉年華、巴西里約 嘉年華及法國尼斯嘉年華,他們以豐富的裝扮與華麗面具造型取勝,成為觀光產業的一大特 色,尤其加上人文、生態、教育、美學功能,散發出人類共通的歡樂氣息,改變了原始面具對 宗教、祭祀、死亡的恐懼印象,同時發揮了藝術創意與生活美學的底蘊,成為全世界自由國家 共同追逐與爭艷的風潮。
Made with FlippingBook
RkJQdWJsaXNoZXIy NDkzO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