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黃朝湖彩墨藝術論述集電子書

黃朝湖彩墨藝術論述集 彩墨藝術縱橫談 撰稿/黃朝湖 前言 彩墨藝術思潮興起於 90 年代的台中。 台灣歷經四百多年的歷史變遷,荷西文化、大和 文化、中原文化與西方文化,先後投射在台灣的島民身上,尤其 60 年來,血緣和政治的因素, 讓台灣浸染在大中原文化的氛圍中,藝術上,雖歷經中國現代繪畫運動的洗禮,也接受西洋現 代藝術思潮的衝擊,但迄今仍踱步在西方的思惟模式與大中華藝術意涵的迷霧中,什麼才是現 代的、當代的、台灣的繪畫藝術呢?大家都在尋找答案,也在努力找出何謂「台灣藝術」? 彩墨藝術思維興起 從人類藝術發展史來看,繪畫藝術的表現形式,採取顏彩與墨色的混融並用手法, 可說比比皆是,像中國新石器時代的彩繪陶、漢代的漆繪、帛畫,唐宋的絹畫和古埃及 壁畫、希臘的彩陶製品,都可發現顏彩與墨色相互搭配的傑作,雖然由於東西方繪畫觀 念的迴異,伴隨著繪畫材料的不斷開發,而發展出不同的表達手法(如東方重線、西方重 面),但繪畫媒材的應用,也隨著 20 世紀科技與資訊的快速發展,而越來越趨向多元 化,顏彩與墨色的相濡相溶,已成為新世紀人類的共同繪畫語幹。 於是彩墨藝術思維隨之興起。彩墨藝術並不單指顏彩與墨色的結合,而是多元素材的結 合、時間與空間的結合、東方美學與西方思潮的結合、台灣特質與當代人文的結合,以及強 調個人風格的完塑,其基本結構是:當代思維+多元媒材+本土意識+人文關懷+個人風 格,因此,是一個多元的、包容的、東方的、人本的有機藝術。除了狹隘的以彩和墨的結合 來界定外,更要豐富媒材的內容和表現的語彙,也就是擷取東西雙方的特質(包括材質、技 法、創意等),來塑造具有台灣特色的彩墨藝術風貌。當然,台灣彩墨應該建構不同於歐美或 亞洲體系的有機形式,也要有別於中國畫、日本畫或韓國畫的表象圖騰,並取得與江浙畫 派、海上畫派、嶺南畫派、雲南重彩畫派或新文人畫派並駕齊驅的生機。 將「彩墨」音譯為「TSAI-MO」,彩墨藝術音譯為「TSAI-MO ART」,而不英譯為 「COLOR-INK」和「COLOR-INK ART」,主要在塑造一個東方專用名詞,就如同東方特有的 功夫「KUN FU」、茶(TEA)、禪(ZEN)一樣地具有包容性、普及性及特殊性,這樣可以免除西 方人一看到 CHINESE PAINTING(中國畫)或 INK-PAINTING(水墨畫)就誤認為是古老的或久遠 的中國山水人物畫,同時由於中國毛筆、宣紙、顏料等取得不易,更讓許多西方藝術家望而 怯步,加上不易了解「墨分五彩」、「運墨而五色具」的道理,又覺得中國水墨畫接近西方的 素描,因此貶低了它的藝術性和獨立性,以至於無法獲得歐美藝術家的普通認同和共鳴,自 然被冷落於國際藝壇。相對地,彩墨藝術融入了東西方的媒材,融入了當代的國際思潮,也 融入了區域文化的特質和藝術家的個人風貌,因此,自然容易取得國際藝壇的認同。 台灣彩墨不但在台灣展出,也曾在美國、加拿大、澳門、法國、波蘭、薩爾瓦多、馬來 西亞、菲律賓、西班牙和墨西哥等國舉行國際彩墨巡迴展出,深獲各國藝術家所讚賞。 近代台灣美術史淺談

RkJQdWJsaXNoZXIy NDkzO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