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黃朝湖彩墨藝術論述集電子書

黃朝湖彩墨藝術論述集 從材質突圍、從形式解放 台灣彩墨 生機勃勃 黃朝湖(國際彩墨畫家聯盟會長) 從人類藝術發展史看,繪畫藝術的表現形式,採取顏彩與墨色的混融並用手法,可說比比 皆是,像中國新石器時代的彩繪陶、漢代的漆繪、帛畫、唐宋的絹畫和古埃及壁畫、希臘的彩 陶製品,都可發現顏彩與墨色相互搭配的傑作,雖然由於東西方繪畫觀念的迴異,伴隨著繪畫 材料的不斷開發,而發展出不同的表達手法(如東方重線、西方重面),但繪畫媒材的應用, 也隨著 20 世紀科技與資訊的快速發展,而越來越趨向多元化,顏彩與墨色的相濡相溶,已成 為新世紀人類的共同繪畫語幹。 有數千年文化的中國繪畫語幹,雖以墨線為主軸,但仍可在歷代的繪畫與陶瓷作品上,清 楚感受到其富麗的顏彩和濃郁的墨趣,是相映成輝、不輸西方中古世紀的油彩作品的,可惜明 末清初以降,偏向文人士大夫簡淡的品味,以及崇尚草草數筆寄閒情的雅興,喪失了彩墨相輔 相成的效益。 在台灣,歷經四百多年的歷史變遷,荷、西文化、大和文化、中原文化與西方文化,先後 投射在台灣的島民身上,尤其近 50 多年來,血緣和政治的因素,讓台灣浸染在大中原文化的 氛圍中,藝術上,雖歷經中國現代繪畫運動的洗禮,也接受西洋現代藝術思潮的衝擊,但迄今 仍踱步在西方的思惟模式與大中華藝術意涵的迷霧中,什麼才是現代的、當代的、台灣的繪畫 藝術呢?大家都在尋找答案,也在努力找出何謂「台灣藝術」? 90 年代以來,筆者也像其他熱愛台灣文化藝術的工作者一樣,在思考和探索足以代表複 合文化的台灣、經濟奇蹟的台灣、民主政治的台灣和多元藝術的台灣,該如何尋找出一條稍具 代表性的繪畫藝術符號,來彰顯台灣藝術的精神和特質。 於是一種以東方美學思惟為經,歐美現代藝術創意為緯,以海洋文化和台灣本土意識為座 標所形成的彩墨藝術理念,似乎最能凸顯台灣文化藝術的特質。也就是以多元的思惟、多元的 媒材融合多元的創作內涵,可以發展出全方位的台灣藝術風貌。而彩墨藝術的理念,除了狹隘 的以彩和墨的結合來界定外,更要豐富媒材的內容和表現的語彙,也就是擷取東西雙方的特質 (包括材質、技法、創意等),來塑造具有台灣特色的彩墨藝術風貌。當然,台灣彩墨應該建 構不同於歐美或亞洲體系的有機形式,也要有別於中國畫、日本畫或韓國畫的表象圖騰,並取 得與江浙畫派、海上畫派、嶺南畫派、雲南重彩畫派或新文人畫派並駕齊驅的生機。 經歷了 1996 年創辦「國際彩墨畫家聯盟」和五年來國際巡迴展理念的宣揚,雖已擁有 24 個國家和地區的當代畫家參與和肯定,但深感這項興起於台灣的彩墨藝術理念,更該深入台灣 藝壇耕耘,於是 2001 年筆者再結合台灣地區 40 位志同道合的畫友,組成了「台灣彩墨畫家聯 盟」(FEDERATION OF TAIWAN TSAI-MO ARTISTS),想積極地推展台灣彩墨藝術,期使彩墨 藝術成為台灣地區重要的藝術座標或指標。 台灣彩墨畫家聯盟係「以建構台灣彩墨藝術特質為座標,以確立台灣彩墨藝史地位為主軸, 期與國際東方藝術思潮同步成長。」聯盟是由台灣地區老中青三代精英藝術家所組成,成員涵 蓋藝術家、評論家及策展人,有大學美術系所教授、主任、所長和專業畫家,也有擔任國際美

RkJQdWJsaXNoZXIy NDkzO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