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黃朝湖彩墨藝術論述集電子書
黃朝湖彩墨藝術論述集 彩墨新人的後人文情結 -析探第七屆彩墨新人賞作品的表現形式與思惟 黃朝湖(國際彩墨畫家聯盟會長) 新世紀以來,瞬息萬變的藝術思潮與多元技法的創新精神,使得年輕一代的藝術家,有了 更多更廣的揮灑空間-從平面的二度空間,到立體的三度空間,再到裝置表演影像的四度空 間;從單純媒材到複合媒材,到數位輸出;從寫實、寫意、抽象、超現實到超級數位寫實和錄 影動畫組構,都充滿年輕群族的勇氣、創意和自信,筆者在近年文建會與國美館主辦的「青年 藝術家作品典藏」評審中,覺察到這一連串年輕藝術家的全新面向,論衝勁、論創意、論理念, 不亞於 60 年代的台灣現代畫家,不同的是,新世紀的年輕藝術家,在多元包容和多元創意的 雙重受寵中,可以發揮無限的想像,發掘個人獨特的藝術語彙,更可以讓生活與藝術像動漫般 的結合在一起,並且受到青睞。 相對於以墨、紙、彩為素材的彩墨藝術族群,他們除了受限於傳統水墨技法與思惟的框架 外,也要面對「墨弱」或「墨落」的時代無情考驗,當中國畫、水墨畫或現代水墨畫成為一種 歷史符號,當大學院校水墨課學生逐漸流失,當視覺傳達數位設計迎頭趕上之際,回頭再看看 文人畫的興衰-筆墨因循定律的不斷被否定,傳統藝術風光不再受年輕藝術家所嚮往,加上當 代藝術思潮不斷的沖激,「水墨」的領域,便逐漸被強調自由表現與人文關懷的「彩墨」藝術 理念所取代。 彩墨新人賞,是依循 90 年代興起的彩墨國際化理念而推出的藝術創作獎,前 6 屆競賽已 培養出 75 位優秀彩墨新人藝術家,他們不但繼續從事藝術創作,也表現突出的在國內外舉辦 個展或得到美展大獎,有的被畫廊經紀,也有被美術館收藏作品,展現了彩墨新人的實力與影 響力。 今年第七屆彩墨新人賞,共有 12 所大學(台師大、北藝大、台藝大、台北教大、中國文 大、華梵大學、中教大、嘉大、南大、南科大、高師大和屏教大)44 位大學生和碩士生出品 參賽。經原作複審後,選出新人奬 6 人:任家儀(台北師院)、李孟芳(台師大)、蕭佩華(台 師大)、徐祖寬(中教大)、徐偉軒(台師大)、林績宇(中教大)。佳作奬 6 人:黃書容(台師 大)、陳文立(台師大)、林晏霆(高師大)、張簡禾鈺(台師大)、劉馨文(台北藝大)、羅鳴 凱(台南大學)。入選獎 14 人:薛杏如、邱燕君、吳長蓉、呂佩娟、張益昇、賴勇達、鄭惠芬、蘇 于喬、吳嵐欣、邵育仙、林威丞、楊健邦、鍾旻家、張映嫻。從他們的作品來分析,除了畫幅 巨大 (有達到五聯屏)、創意新穎外,也透露了不少值得探討的訊息,那就是作品中展露出來 的「後現代人文情結」,這種情結可從作品風格與傾向中解析出來: 第一、人文關懷取代文人筆墨-傳統文人畫是一種集文學、書法、繪畫與篆刻為一體的制 約式藝術,講究筆墨構架,以墨為主,重墨輕色,倪瓚曾提出「自娛」說法,影響文人畫的孤 芳自賞,以及與風俗人本脫節,其思想的僵化與貴族化,無法在當代藝術中被認同。當代年輕
Made with FlippingBook
RkJQdWJsaXNoZXIy NDkzO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