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東方彩墨國際心 第二屆國際彩墨畫展/吳亞鴻(馬來西亞畫家) |
|
水墨畫傳入亞洲和歐美地區,已有很長的一段時 間,期間也出現過許多偉大的藝術家,創造了不少令人欽仰的各種畫派與不同風格,給後代留下豐富的藝
術文化遺產。這些資產,是因為有了後人對東方藝術 的喜愛,才能世代相傳。
在水墨畫發展上,19世紀中期之后,或許是因為 畫家們受到傳統程式束縛,抑或是滿足于前人的成果 ,不肯尋求改變革新,屢見摹仿和沿襲前人的繪畫作品,造成一股停滯不前的繪畫風氣。這時期的水墨創
作似乎與整個時代潮流進展的步伐分歧。
一直到20世紀以後,任伯年、吳昌碩、齊白石、 黃賓虹、陳師曾、潘天壽、林風眠、徐悲鴻、李可染 、傅抱石、劉海粟、顏文梁等畫家的出現,才一掃陳陳相因創作習氣,他們分別以“汲古潤今”和“學習
新法”的兩種形式為水墨畫開拓新途徑。雖然如此, 還是有很多畫家陶醉在傳統的表現形式上,使保守的 風氣依然彌漫整個畫壇。
藝術的步伐,是要與社會的現代化同步的。社會 開放和經濟的腳步越來越快,傳統水墨繪畫也要應時 革新,這是現代藝術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大家所期望的藝壇動向。因此,國際上許多致力于推展東方繪
畫藝術的組織,都是為朝向「國際化」和追求「現代 代」的目標而努力。
甫于去年1月1日在台中成立的《國際彩墨畫家聯 盟》( FEDERATION OF INTERNATIONAL TSAI-MO ARTISTS),就是一支以推展東方美術國際化與現代化
運動的生力軍,它號召世界各地具有代表性的畫家, 投入於一種有別於水墨畫、西洋畫、東洋畫或其他畫 種的東方畫系新品種的創作,力求為藝壇帶來一片新
氣象。
這個組織是以實現「彩墨國際化」為宗旨,主張 “彩墨藝術是從東方美學思維出發,尊重各民族特質 ,跨越東西方繪畫媒材限制,將任何顏彩與墨色,任何紙質與畫布有機地自由使用,成為有別于西方畫系
的東方新品種。它包容任何形式與技法的使用,尊重 任何實驗性與獨創性的表現,期建立東方特有新畫種 ,實現彩墨國際化」的理想。
國際彩墨畫家聯盟是由台灣國際著名畫家黃朝湖 發起,廣邀美國、加拿大、法國、德國、澳大利亞、 巴西、葡萄牙、薩爾瓦多、韓國、日本、中國、馬來西亞、新加坡、香港、澳門和台灣等16個國家和地區的現代畫家參與組成的,會員共有40人。
該聯盟也邀 請了五位國際級負盛名的畫家擔任顧問,他們是台灣的劉國松、中國的周韶華、馬來西亞的鍾正山、韓國 的洪石蒼和美國的王綺。
今年的第2屆國際彩墨畫展,8月初在台中舉行, 續 10月底在澳洲展出後,將于明年7月移師阿根廷舉行。參展的各國畫家是:巴西的林聖揚,薩爾瓦多的馬克羅,法國巫志誠,德國蕭瀚,萄萄牙繆鵬飛,澳
洲柯繼雄、美國艾德準•波普、林嘉依、王綺、郭漢 深、鄭月妹,加拿大陳君立、黃耿卿、劉金芝、楊慧 賢,韓國洪石蒼、車大榮、李炅洙、郭錫孫、全來植
、高蓮貞,日本木島彰、櫻庭春來、白井嘉尚,馬來西亞鍾正山、謝忝宋、吳亞鴻,新加坡鍾志邦、賴瑞 龍、陳建坡,香港李君毅、澳門袁之軟、桂林楊曉村
,廈門洪惠鎮,深圳周凱,台灣黃朝湖、顧炳星、李振明、郭少宗、王素峰、葉怡均、呂坤和、曾肅良。
對於國際彩墨畫家聯盟發起人,同時也是該聯盟 會長黃朝湖而言,把彩墨國際化和現代化,是促使他 發起這個聯盟的主要理念。去年首屆的彩墨畫展,曾巡回台中、台北、加拿大和美國展出,取得廣大回響
。
為了落實「彩墨國際化」的理想,該聯盟正策劃 於1999年12月31日,在全世界20多個城市舉行一項 「 跨世紀國際彩墨展」 ,並於畫展當天下午3時在同一個時間舉行開幕儀式。除此之外,也將透過網際網路
將彩墨藝術理念推向全世界。
他希望從2000年起的國際彩墨雙年展能夠順利籌 辦,讓彩墨像功夫、茶、禪一樣地普及全世界。
以國際彩墨畫家聯盟顧問身分出席8月在台中市 立文化中心開幕儀式的馬來西亞藝術學院院長鍾正山 認為:不論是水墨畫或彩墨畫,都一定要有筆墨精神
,要有東方境界。缺乏精神內涵的作品,必定不夠長 遠。拋棄東方筆墨而著重在色澤與形式的表現,繽紛 五彩且過份耀目的作品,定會如古人所說的「五色令
人盲」一樣,顯得太表面了。
雖然跟著時代的轉換,水墨畫的風貌也與往日有 所不同,但就水墨畫發展的歷史而言,已顯現出水墨 畫已不局現或停留在單純的藝術層次,它要求的是畫家的認知超越于繪畫形式,並達到精神和宇宙核心合
一的目標。水墨畫的發展絕不能盲目去追隨西方,應 該從東方自己的文化哲思去探討,以對中華文化深厚 的認識作出發。
西方近百年來千姿百態的繪畫形態不妨引作攻玉 之石,或是部份營養,更重要的是不要丟掉東方人的自尊,要以自己精緻的文化茂盛走向世界。在這方面
,國際彩墨畫家聯盟舉辦的國際彩墨畫展,對促進國 際藝術的全面發展極具意義。
把東方繪畫藝術帶上國際舞台,是很多熱愛東方 繪畫的人士在努力經營的。讓東方繪畫在那些冰凍的 國土發芽茁壯起來,是大家所期望見到的。
東方繪畫藝術,是否能令東方以外的人所接納和 感動?我想答案應該是肯定的。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 ,在20世紀中葉,西方幾位特出的畫家,他們的觀念和表現手法,與東方繪畫藝術的表現方式相當接近。
東方藝術中的繪畫與技法,都很注重線條的運用 ,繪畫常以線作為畫的造形基礎,線條在書法創作上更是主要的架構。長短、粗細、快慢、乾濕的線條筆
觸,是作品上韻律的主力,往往也能增添畫面的韻味 。
在一些曾經以線條來創作的西方畫家中,馬諦斯 (HENRI MATISSE, 1869-1954)被譽為色彩與線條的游 戲家,他以單純的線條和色彩構成創作,畫面簡潔、
清晰,如1935年的《玫瑰色的裸婦》、1939年的《音 樂》和創作於1948年的《紅色的大房間》等作品,就 是一些明顯的例子。
超現實主義藝術的靈魂人物米羅 (JOAN MIRO, 1893-1983 ),他的一系列於1944-1955之間的畫作, 都由一些渾厚樸拙的線條構成,畫面常出現曲線和符
號,與篆書的用筆和布白極為相似。
瑞士著名畫家克利(PAUL KLEE, 1879-1940)晚年 時的創作《黃昏時》和《岩山的花神》等作品中,更 可看見一些很接近東方文字的符號出現。他的畫面處
理素材方式,與書法的「九宮」觀念很一樣。
另外,一位曾於1950年榮獲義大利威尼斯國際美 展首獎的哈同(HANS HARTUNG, 1904-1989),其作品 也是揉合了東方書法藝術中書寫方法的表現方式。
由此可見,東方繪畫藝術的優美格式,是有一定 的魅力和價值的。可喜的是國際彩墨畫家聯盟在力求 培育新畫種的同時,依然保留了東方的哲理,以東方
美學思維出發。
歷史上不同的朝代,都有一些維護精緻文化的人 士,因為有了他們這種情懷,好多歷代的文物與藝術 品,都能流傳下來。
就好像台灣故宮博物館內有一個近三千年歷史的 毛公鼎,是周朝時人們用來盛飯的銅鼎。銅鼎底部刻 有一些銘文,是毛公用來訓勉後代的言句。當毛氏的子孫把鼎內的飯盛干淨後,就能讀到祖先留下來的教
言,其中兩句是:“世世代代傳香火,子子孫孫永寶 用。”
歷經數千年,這個毛公鼎還能保存的那麼好,實 為難得。它所帶著的訓勉教言,更成為後人代代的指 引。“子子孫孫永寶用”,是古時的人追求至善至美的証明,即使是一個器皿,也要做到完美且能世代相
傳,那種心情實在是崇高可敬。
希望更多人抱著這樣的心情,擁護彩墨畫,推展 彩墨畫,也許它不只能在東方發揚光大,還能立足四 海,更能世世代代傳香火,子子孫孫永寶用。
(原載1997.10.23馬來西亞南洋商報「藝術空間版」)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