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秀
設Art-Show為首頁


彩墨新人賞
未設獎金依然酷炫登場
彩墨新人賞的由來與願景

黃朝湖(國際彩墨畫家聯盟會長)


  20世紀末葉,西方學者專家對東方哲學思惟與美學理念,產生一股探討熱,尤其藝術界和學術界更切入對東方禪說、超脫、虛實、陰陽、易經、自然觀和人文現象,做比較性或對應式的研究,以求証在新世紀裏東方哲學與美學在世界藝術思潮中的彼此互融或消長的結構,可能發生那些重大的人文變革?以及東方內在精神和西方外在形式相結合的表現,能否成為新世紀國際藝壇的新座標?
  因此,筆者因緣際會地於1996年起,結合了美國、加拿大、韓國、日本、馬來西亞、新加坡、澳大利亞、義大利、德國、法國、英國、阿根廷、巴西、泰國、越南、巴基斯坦、俄羅斯、澳門、奧地利、薩爾瓦多、葡萄牙、中國和台灣等國家和地區60多位美術系所主任、教授和藝術家,組成國際彩墨畫家聯盟(FEDERATION OF INTERNATIONAL TSAI-MO ARTISTS),多年來,先後在台灣、美國、加拿大、法國、薩爾瓦多及澳門舉行國際彩墨畫展及巡迴展,同時舉辦學術研討會,來凝聚東方美學思惟中對彩墨藝術理念的共識,並且持續地進行研究和推展。
  為了銜接這股國際彩墨藝術思潮,筆者再於去年組成了「台灣彩墨畫家聯盟」(FEDERATION OF TAIWAN TSAI-MO ARTISTS),吸收了台灣各地區傑出的美術系所主任、教授、評論家、策展人和畫家、雕刻家、陶藝家加入,並且舉辦了一連串的展覽和座談,其中以藝術家雜誌社協辦的兩項活動最具影響力,其一是今年三月的台中彩墨節活動,另外是12月的彩墨新人賞聯展。
  「第一屆彩墨新人賞」的徵選和聯展,主要在鼓勵大學院校在校學生和研究生,投入彩墨藝術研究和創作,為台灣彩墨藝術發展做紮根的工作,因此從今年6月公佈徵選辦法及行文各大學院校相關系所,到九月中旬截止收件,共有10多所學校55位新秀提出作品參賽,經評審委員黃朝湖、鐘俊雄、李振明、莊連東、李杉峰、王以亮和高蓮貞(韓),初審作品相片及複審原作2件後,正式選出6位彩墨新人賞新人獎:華建強(台北藝術大學研究所)、黃寶賢(東海大學美研所)、蔡宜儒(嘉義大學視研所)、黃昱斌(台中師院)、林筆藝(新竹師院美研所)、吳冠賢(台灣師大)。5位佳作獎是陳俊男(大業大學視研所)、李一峰(屏東師院視研所)、邱世球(台灣藝術大學)、賀敏娟(台灣師大美研所)和林世斌(台灣師大美研所)。其中研究所學生有7位,大學生有5位。   這些新人賞畫家提出的參賽作品,都是大幅巨構,有大全開三連屏或10連屏巨作,也有方塊組合或汽油筒做成的裝置藝術作品,充滿年青人的創意,整體水平相當高,尤其難能可貴的是,彩墨新人賞並不設置獎金,只頒給獎牌、獎狀和安排聯展,但參加的青年學生仍然非常踴躍,讓人感受到一股有如60年代青年畫家們的激情和傲骨,這是最值得讚美和肯定的地方。
  彩墨新人賞聯展將在台中市文化局大墩藝廊舉行,新人獎和佳作獎分別在兩個展覽室展出,喏大的空間將由11位新人賞畫家自行規劃展出的內容與形式,一切由他們自己做主,主辦單位儘量站在協助的立場。開幕當天主辦單位還將為他們安排年青學生的綜合座談會,好讓他們儘情的發揮才情。
  首屆彩墨新人賞的舉辦,顯露了年青藝術工作者追求藝術的真誠和理想,也顯示了新一代藝術家,不為獎金迷惑的新價值觀,這畢竟是值得驕傲的現象,也是彩墨新人賞標榜以創作為導向的原動力,希望藉由這項活動,發掘出更多更具潛力的年青藝術家,共同為確立台灣主體性藝術-台灣彩墨接軌國際而努力。
  未來,希望繼續在台中市文化局、台灣彩盟和藝術家雜誌社的共同努力下,擴展彩墨新人賞的影響力,成為台灣地區甚至亞洲地區最具份量的另類獎項與聯展。(原載2002藝術家331期)

彩墨新人新藝境
第二屆彩墨新人賞的意象與風貌
                            黃朝湖(國際彩墨畫家聯盟會長)


  歷經十年彩墨藝術思潮的推展,終於在台灣年輕一輩的畫家和青年學子中看到新的希望和種子,他們以嶄新的思惟和手法,將彩墨藝術的精神和理念,推昇到另一種充滿創意的境界,一種屬於台灣特有的藝術語彙,一種充滿台灣人文價值的畫境,這是今年彩墨新人賞參展作品給人的整體印象。
  彩墨藝術的理念和實踐,不但被學院或非學院藝壇所討論,也被新舊畫派或水墨畫界所重視,彩墨藝術被界定為現代彩與墨的結合,也被視為東西方現代媒材和思維的融匯,更有將台灣彩墨定位為台灣藝術主體性的藝術,大體上,藝術界已能承認它的特質和創意,而它的多樣貌表現性(包括類裝置藝術的展出方式),也被年輕一輩的藝術家們所接受,彩墨新人賞的舉辦,就在延伸這股風氣,同時深化藝術教育的層面。
  近年來,隨著台中彩墨節的舉辦,對推展台灣彩墨的深度和廣度,有了積極的成效,尤其今年三月舉辦「國際布旗藝術展」,展出21個國家100位藝術家的170件,不但質量傲人,連巡迴美國(今年八月)、波蘭(九月)、法國(十月)都造成極大的轟動,而彩墨布旗畫的展覽方式,也在國內外藝壇獲得不少掌聲和肯定。另外,台中市連續舉辦的彩繪城市藝術節、動力空間彩墨裝置秀、彩墨大布幔展、彩墨新人賞的舉辦和當代藝術家聯展設立彩墨類,都讓台中市享有彩墨城市的美譽。
  今年第二屆彩墨新人賞的舉辦,仍依照去年的方法公開徵求大學院校學生和研究生參加,從參加初選的66位學生來分析,有北部的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台灣師範大學、國立台北師院,中部的大葉大學、台中師院、嘉義大學,南部的台南師院、高雄師範大學、台南女子技術學院、屏東師院及東部的台東師院,含蓋北中南東四區,情況可說相當踴躍。
  從風格來分析,除了少部份較保守風格外,大多富有創意,尤其在佈局上,能夠大膽突破二度空間的限制,同時將時空交錯或重疊,營造出神秘的或超現實的視覺效益,在用彩用墨方面,大都能得心應手,將彩墨融合成有機形勢,並賦予感性的人文內涵。較特別的是純繪畫性和純創造性的造境手法,突顯了年青一代藝術創作者的氣勢和遠見,他們似乎超脫了媒材和主題的束縛,以純淨手法投入心境和藝境的揮灑,所以充滿了契機和生命力。
  經過作品相片初審後,再經五位評審委員黃朝湖、李振明、莊明中、莊連東和呂坤和的複審,終於選出第二屆彩墨新人賞。
彩墨新人賞新人獎6人-謝亞傑(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研所)、王友聖(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研所)、余貞儀(國立台中師範學院)、陳慧玲(國立嘉義大學視研所)、蔡宜倖(台南女子技術學院)、許芳華(國立屏東師範學院)。
佳作獎5人-黃頤勝(國立台南師範學院)、 蔡維玲(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研所)、張逸杰(大葉大學造形藝術系)、洪琪筑(國立台中師範學院)、 陳建輝(國立台中師範學院)。
  這次新人賞的得獎作品,大多是大幅巨作,他們能夠不在意彩墨新人賞未設獎金只頒獎牌的象徵意義,提出精心傑作來參賽,可以說明年青一輩的藝術家,相當重視創作不太重視金錢的新價值觀,值得大家喝彩。
  這十一位新人賞的作品,將由主辦單位安排於11月8日至20日在台中市文化局大墩藝廊展出,會場佈置全交由新人賞得主自行安排展出的內容和形式,讓整個會場也成為一件裝置藝術品。
  新人賞聯展的開幕活動,除頒發獎牌獎狀外,並安排座談會,邀請藝術家和大學藝術系學生參加,另外,也邀請第一屆新人賞得獎人出席盛會,報告一年來創作生活。
  為了擴大彩墨新人賞的深度和廣度,主辦單位計劃明年放寬規定,凡年齡在30歲以下的社會青年,都可以出品參加,因為大學研究所學生,不少是在職進修者,年齡有不少超過30歲,所以放寬規定可以吸收更多年輕人參賽。另外也考慮舉辦「彩墨論文新人賞」徵選,讓藝術理論組學生也有機會發表高論。
  總之,塑造彩墨藝術為台灣的主體性藝術,需要更多人關心和參與,尤其需要政府、學校、媒體和藝術界人士的支持和協助,才能更具成效,但願今年這批彩墨新人賞尖兵,能讓作品的創意和展出,影響更多的藝術創作者,投入彩墨藝術的希望工程。
  最後謝謝藝術家雜誌社何政廣發行人多年來對彩墨新人賞的關注和支持,也謝謝許多大學美術系主任和教授們鼓勵學生參加新人賞徵選,我們堅信,彩墨藝術深耕本土與接軌國際的前景極為樂觀。(原載2003藝術家342期)

多樣化的新世代彩墨語言
-第三屆彩墨新人賞的特質與面貌
黃朝湖(國際彩墨畫家聯盟會長)
  藝術的獨創性與風格化,在近代藝術思發展中有其不移的定律,但當功利主義與財富掛帥的商業行為介入藝術產業介面後,純藝術的追求與精神性的提煉,顯然有兩極化的發展,尤其數位科技帶來的「無紙無底片」觀念的沖擊,對藝術工作者的創作走向與本質,有了相當大的影響,同時也加深了藝術價值認同的差異度,在藝術的區域性特質與國際性思潮的接軌中,呈現了更詭異、更矛盾、更深不可測的異質空間。
  對年輕一輩新世代藝術家和學生來說,他們對藝術創作的認知和解讀,顯然比當下的藝術家更有主見,也更有取捨,像一年一度的彩墨新人賞徵件,雖然未設獎金,應徵作品每人又多達四件,但是仍然受到新世代藝術家的認同和肯定,他們完全跳脫時下競逐獎金,為獲獎金而創作的生態,同時以具有新的創意、新的語彙和觀念,來從事彩墨藝術的研究,可說充實了台灣地區彩墨藝術的特質,也累積了彩墨國際化的能量,這無疑是每年舉辦彩墨新人賞最重要的憑藉與指標,也是台灣地區新世代年輕藝術群展現彩墨特質的重要櫥窗。
  今年第三屆彩墨新人賞,共有北部、中部、南部和東部的14所大學82位大學生和研究生出品參加,若以作品數量來統計,每人提出四件作品共達到328件,比起一般只須參加一件作品的方式截然不同,加上必須是近作,所以很多應徵學生,都會利用暑假趕工,變成暑假彩墨創作的大考驗。
  經過初選和複選,本屆共選出彩墨新人賞新人獎7人、佳作獎8人、入選獎12人;新人獎是吳榮宗、張逸杰、陳文賢、許君瑋、李寶春、謝惠敏、陳聖蕙,佳作獎是汪 菁、蔡育佑、徐偉軒、周冠良、紀冠地、徐康馨、陳育民和王明仁,新人獎和佳作獎中有5位是研究生,10位大學生。15位中有5位女學生,10位男學生,北部有7位得獎人,中部5位,南部2位,東部1位,從中可以看出得獎人北部最多,中南部居次,東部墊後,這顯然跟地區的藝術風氣以及大學院校設置的多寡有關。
  整體來看,第三屆彩墨新人賞除應徵人數增加外,整體作品所呈現的面貌與趨向,以及彩墨語言的多樣化,是最值得加以重視與探討的。而從所有參賽的作品來分析,可以發現幾項富有深思意義的特質:
 (一)筆墨的轉位思惟-傳統的「筆墨」認知與論述,不再受限於技巧與佈局、情境與意境的刻板表現,也不再固守傳統的筆墨機能,許多作品反而將筆墨分解成精神層面的架構與實質內涵的思索,以另類的筆墨思惟超越筆墨創作的有限空間,也就是將筆墨轉位為多元的表現形式,豐富了彩墨在二度與三度空間的場域對話,形塑新世代的藝術新視界。
 (二)主題的本質落實-傳統的山水花卉人物已隨著時代消失在畫幅中,新世代關心的是生態、宗教、人性和民情,關注的是在地、本土和觸手可及的事物,因此,創作主題大多環繞在當下的人群、節慶、圖騰、靈界、生死、芸芸眾生和抽象的或簡化的圖象,並且隨著創作者個人的生活背景、人生觀、社會體驗,出現了本質上的落實,也呈現了主題性內涵的差異性。
 (三)風格的自我定位-專業的校園藝術學養,在自由及資訊的快速傳遞中,新世代藝術家已能掌握創作的走向以及藝術語彙的使用,因此自我面貌及畫風的一貫性要求,奠定了藝術表現的獨特走向,也肯定了自己在藝術旅途上的座標,這種早期自我面貌的浮現,有其自然的發展軌跡,也是彩墨藝術在新世代受到討論與重視的主要原因,更是未來台灣藝術發展的希望所在。
 (四)媒材的深層實驗-跨越了棉紙宣紙和筆墨的界限,置入更多布絹顏彩和肌理的實驗,豐碩了創作的內涵,從二度空間的直述、分割和組合,到三度空間的裝置探索,媒材的可擇性,可拼性及可觸性,讓創作的實驗性產生深層的營養,也為彩墨語言增添可貴的生命力。
  彩墨藝術自90年代發展以來,除了台灣地區全國彩墨畫展和國際彩墨畫展的舉辦外,彩墨新人賞的植根工作,也讓新世代的藝術家和學生有機會去體會、去認知和研究彩墨藝術,也有機會去發表和展覽,這三年多來,不但造就了不少傑出年輕藝術家,也影響了校園彩墨藝術的橫向發展。
  第三屆彩墨新人賞,除了頒發獎牌獎狀,11月初也要在台中市文英館舉行彩墨新人賞作品聯合展覽,我們認為彩墨藝術展和新人賞的舉辦,是台灣藝壇的一項驕傲,因為它塑造了台灣藝術的新面貌,也為接軌國際藝壇開啟了一扇窗,新世代藝術家多樣化的彩墨語言,正為這扇窗提供最醒目、最具體和最具區域特質的藝術新樣貌,值得大家重視和深思。
  本屆新人賞仍由台中市文化局主辦,國際彩墨畫家聯盟和藝術家雜誌社協辦,台灣彩墨畫家聯盟承辦,四方面的合作,讓彩墨新人賞源源不斷的發掘出優秀的新世代藝術家,這應該是最值得驕傲和慶賀的。(原載2004藝術家354期)

 

彩墨新人  活化彩墨
-第四屆彩墨新人賞的創作特質
                      黃朝湖(國際彩墨畫家聯盟會長)
環視西洋近代美術史,舉凡19世紀以來,從印象派、後期印象派、野獸派、立體派,到未來派、抽象主義、超現實主義,乃至於表演藝術、觀念藝術或裝置藝術、錄影藝術,莫不由年輕一輩的藝術家在不同的人文背景、不同的時空環境和不同的美學思維下所形成或興起,其流風也隨著時代與科技的發達影響了歐美甚至亞洲地區的藝術生態和發展。年輕藝術家的無限潛力與能量,以及不斷推陳出新的作法,常成為當代藝術思潮的先鋒,也塑造成地區美術的特殊風貌與形態。
  台灣美術自50年代以來,也是由年輕藝術家們在歐風美雨的侵襲下,從追逐、複製、移植到同步發展成為美術風潮,尤其20世紀末,更隨著國際化與本土化的思潮,在自發、自產、自銷的思惟和策略中,逐漸在國際藝壇嶄露頭角,像國際重要的美展、雙年展和三年展,都有不錯的佳績,同時在政府的輔助下,有了驚人的成長和成果。
  彩墨新人賞也是隨著台灣地區倡導彩墨國際化的思維中,從2001年開始舉辦,這種以大學院校在校學生或研究生為對象的徵件競賽,每年可以培養出12位年輕的藝術家新人,他們在台灣地區擴散創作的成績,在同輩的藝術學生中出類拔萃,出人頭地。
  彩墨藝術(TSAI-MO ART)理念興起於90年代的台灣地區,彩墨藝術不但主張「從東方美學思惟出發,尊重各民族特質,跨越東西方繪畫媒材限制,包容任何形式與技法的使用,尊重任何實驗性與獨創性的表現」,同時也在彰顯像功夫(KUN FU),茶(TEA) 和禪(ZEN)一樣具有包容性和普及性的特質,因此其架構便是「當代思惟+人文關懷+多元媒材+地區意識+個人風格」,這一彩墨思潮隨著1996年成立的國際彩墨畫家聯盟(FITMA)和2001年成立的台灣彩墨畫家聯盟(FTTMA)的國內外雙軌展演活動,活躍於歐美亞及台灣地區,引起全世界20多個國家當代藝術家的注目與參與,成為台灣地區自主性發起的一項具有影響力的藝術思潮,獲得普遍的重視與討論。
  彩墨新人賞的設立,旨在深耕大學校園彩墨藝術的創作,並且以精神層面的獎勵來取代獎金的頒發,試圖恢復台灣60年代現代畫家全心投入純藝術創作的精神與感悟,沒想到創設之初竟然吸引大批的學生出品參加,尤其每人需參展3-4件新作品,可說是個大挑戰,因此每逢暑假期間,便成了大學生們閉門創作的大好時機,他們摒棄休假專心創作的精神,反映在他們純真又大膽的作品上,因此歷屆都能選出令人刮目相看的傑作。
今年第四屆彩墨新人賞為擴大參與層面,放寬30歲以下社會青年出品參加,同時由澄清基金會提供6位新人賞新人獎各一萬元獎學金,更吸引全省北中南三區17所大學院校45位學生和1位社會青年出品應徵,經過評審委員黃朝湖、李振明、莊連東、呂坤和、洪顯超初審和複審後,選出6位新人賞新人獎-林文苑(台灣師大)、高甄?(台中教大)、王宏豪(高雄師大)、劉信義(台灣藝大)、許能溪(嘉義大學)、簡珮如(台南大學)。6位佳作獎是汪菁(台北藝大)、林晏霆(高雄師大)、陳一心(台中教大)、郭家妘(台中教大)、王明仁(台南大學)、曾意平(長榮大學),以及8位入選獎(張天健、梁志勳、莊秀珠、余振明、曾珮麗、林威丞、郭子華、鄭竹倩),他們像前三屆年輕藝術家一樣,傳承全新的創作思惟和精神,呈現著當代台灣彩墨藝術的新氣象、新風貌。
  分析本屆得獎作品,大約具有下列三項創作特質:
1.多元思惟的融會-將西方唯物思惟與東方哲學思惟融入本土的反芻與反思,讓創作主軸貼近人文與社會現象的關注,或宗教與政治的反諷,或人群與環境的糾葛,單純中有真情,複雜中有條理,顯露新人早熟的思路與強烈的自我要求。
2.三度空間的探索-彩與墨在運筆結構的韻律中,不受限於平面二度空間的壓縮,不止在二度空間做三度空間的突破,也在三度空間畫幅中追求四度空間的可能冥思,墨韻與彩相的呼應,線條與塊面的結合,在流動的畫面上筆筆生輝,活化了彩墨藝術的無限可能。
3.創作媒材的突破-單一的媒材已不適合於創作慾旺盛的年輕藝術工作者,新科技的PC圖象或文字圖形,也成為創作素材的可能,絹、紙、布、塑膠、影印紙、木板或化學材質,也都被自由的活用,加上噴、灑、拓、寫、貼、印、反轉等技巧的不斷推新出新,豐富了畫面的效果,也突破了媒材的保守性格。
  彩墨新人賞的舉辦,不但改變了傳統水墨畫的保守畫法,也豐富了現代水墨畫的無限生機,它不但提供年輕藝術家更自由發揮的空間,也培養出不少傑出的年輕彩墨畫家,參與了國際性或全國性的展覽,尤其他們帶有豐富影響力的因子,正一步步地在校園裡散播彩墨種子,同時擔任起接續和參與台灣彩墨國際化的工作,那是相當莊嚴的任務,他們將是台灣彩墨邁入國際藝壇的新生力軍,值得大家期望和期待。
    台中市長胡志強重視城市特質與國際視野,彩墨新人賞和台中彩墨節都是他任內所推展;文化局長黃國榮今年特別爭取澄清基金會提供彩墨新人賞獎學金,鼓勵年輕藝術家投入彩墨藝術的創作,都是值得推崇的事,也是值得大家共同參與耕耘彩墨藝術的事,因為大家都在為台灣彩墨藝術寫歷史,時間將會証明這是一條明確的路。(原載2005藝術家366期)


新人彩墨 語彙多元
-第五屆彩墨新人賞的特色與期盼
                             黃朝湖(國際彩墨畫家聯盟會長)
  有四百多年歷史的台灣,擁有海島型的豐富海洋文化,從多元的語言、多元的族群到多元的藝術,在在顯示著面向海洋、面向國際的旺盛企圖心,尤其年輕一代文化藝術追求者,在歐美現當代藝術思潮的感染下與本土意識的覺醒後,所達致的充滿理想性和實驗性的精神,已彰顯在台灣新生代藝術家的行動與意念上,也突顯在各式各樣追求台灣藝術特質的表現上,也正如同顯現在第五屆彩墨新人賞的多元作品上。
  台灣美術自50年代由年輕藝術家揭櫫現代旗幟開始,標榜創造性、前衛性和民族性的表現與追求,延伸了60年代抽象藝術、70年代鄉土藝術、80年代經濟掛帥和90年代裝置藝術的蓬勃發展,影響了新世紀多元藝術的國際化成長腳步。
  台灣彩墨藝術的生發與邁向國際,是在90年代後期,由一批中青輩現代水墨畫家,積極提倡與不斷展覽才有了驚人的發展。彩墨藝術強調「東方美學思惟、多元媒材實驗和尊重各民族文化特質與獨創性」的主張,很快地獲得歐美亞當代藝術家的認同與響應,在短短的幾年間,便有24個國家和地區數百位藝術家參與展覽和推廣,並且巡迴美、加、薩、法、波、馬、澳門和台灣展出,成為新興的類國際藝術運動,目前這股風潮仍在繼續延燒中,並且深入到非洲及澳洲藝壇。
  彩墨藝術思潮源於台中,兩個重要畫會組織「國際彩墨畫家聯盟」和「台灣彩墨畫家聯盟」,也相繼在台中成立,尤其在台中市文化局的大力支持下,從2002年起有了「台中彩墨藝術節」的舉辦,不但每年舉行主題性的國際彩墨藝術大展來凝聚國際藝術思潮,也舉行「彩墨新人賞」徵件活動,來鼓勵大學院校在校學生及30歲以下年輕畫家,以富有創意的作品,參加彩墨新人賞競賽,四年來已評選出25位新人賞新人獎和24位新人賞佳作獎畫家,目前他們不但活躍於國內畫壇,有的也成為專業畫家或美術教師,不但參加內外重要展覽,也有不少人經常舉行個人畫展或成為駐站藝術家,對藝術的熱愛一直沒有改變。
  今年第五屆彩墨新人賞,共有北中南東四區15所大學院校(國師大、台藝大、北藝大、文大、華梵、竹師院、中教大、彰師大、嘉大、南大、南科大、長榮、屏教大、台東大及空大)39位年輕藝術家出品參賽,初選後有15位送原作參加複審,經評審結果-新人獎6名:邱文仕(師大、曾獲第三屆新人賞入選)、郭家妘(台中教大、曾獲第四屆新人賞佳作)、蔡育佑(師大、曾獲第三屆新人賞佳作)、張紋綺(台南大學)、陳肇珮(台中教大)、汪瑞娥(台南大學)。佳作獎6名:黃詩凱(台北藝大)、林威丞(師大)、徐祖寬(台中教大畢)、王宏豪(屏東教大)、蔡孟芸(台南大學)、陳俊吉(台藝大)。入選:葉仁焜(文化大學)、王秀雯(台南科大)、管育伶(台藝大)、余振明(師大)、莊秀珠(空大)、梁又云(嘉義大學)、陶綱(台北藝大)、李牧倚(華梵大學)、黃士豪(台中教大)。他們共同的特色是:(1)以巨幅畫面來佈局。(2)複合媒材的大量使用。(3)重視人文生態與社會圖象的混融表現。(4)使用多元技巧與特殊技法。(5)強調個人風格與獨創性格。(6)表達彩墨語彙的豐富性與多樣性。這些特點顯現了彩墨藝術綿延不斷的生命力與創造力,也彰顯了彩墨新人語彙多元、風貌多樣的莫大功力。
  回顧彩墨新人賞剛設立時,不發獎金,只頒發獎狀和獎牌,這在國內各項美術比賽生態中算是唯一的例外,惟自去年第四屆起,由於台中市文化局新任局長黃國榮的熱心奔走,獲得台中市澄清基金會的贊助,開始提供每位新人獎畫家有一萬元獎金,才有了頒發獎金的制度,今年更爭取到佳作獎每人也頒發五千元獎金,這對年青藝術家來說,算是極大的鼓勵。主辦單位還特別安排11月台中市文化中心館慶時,舉辦彩墨新人賞聯合畫展,並公開表揚新人賞畫家,這對培育校園彩墨人才及推展彩墨國際化的理想,應是積極而正面的舉措。
  相對於讚美彩墨新人賞的創意與表現,肯定本屆新人賞的活力與視野,宣揚新人賞的作品與內涵,我們也要對新人賞藝術家們提出五點期盼:(一)不管現實環境如何不如意,堅持藝術創作的心意不要改變。(二)設法深入探究彩墨藝術的學術根底,發揮台灣彩墨藝術的特質。(三)組成彩墨新人賞聯盟(如同十青版畫會),共締藝史新猷。(四)定期舉辦大型彩墨新人賞作品聯合巡迴展,展現新生代藝術氣勢。(五)以個人為基點,在校園裡深耕彩墨藝術理念,並擴展彩墨發展面向。這對新生代藝術家來說,畢竟是值得嘗試的事。
  做為彩墨城市的台中市,因台中彩墨節、國際彩墨展和彩墨新人賞的舉辦,而飲譽國內外藝壇,而每年一次國內外大批藝壇精英和年輕彩墨畫家的匯集台中,正好印証了台中文化城的豐富內涵,也實現了胡志強市長建設台中為「文化經濟國際城」的施政理想,值得喝彩。
  十年來,眼看著彩墨藝術從理論出發,經美展實踐,到國際推廣、內化演進,再到盛大的彩墨節慶,可說接軌國際有成,同時新人輩出;而橫跨歐美亞澳非五大洲藝術家的同台展出,其盛況更是國內少見;這十年來,最該感謝的是台中市政府的支持,以及加拿大烈治文山市政府、聖‧薩爾瓦多市政府、美國休士敦市政府、波蘭可卡夫市政府和澳門東方基金會的協助,才使得彩墨國際化的理想能逐步實現。如今隨著第五屆彩墨新人賞藝術家的誕生,又將有一批新的彩墨生力軍加入,相信這對發展具有台灣藝術特質的彩墨藝術,成為國際注目的藝術新品種,並在新世紀裡發放光芒,應是值得期待的事。(原載2006藝術家378期)

 

關注人文的彩墨新秀
     -第6屆彩墨新人賞的創作思惟與趨向
                         黃朝湖(國際彩墨畫家聯盟會長)
  台灣美術生態的發展,從日據時期的帝展、府展到台灣光復後的省展、國展、台陽展,再到北部的台北獎、巴黎獎,南部的南瀛獎,中部的大墩獎,以及地方政府與民間機構舉辦的大小獎項,豈止一百多項,這些公幕展可觀的獎金和典藏金,加上可以快速成名的誘因,年年吸引年青一輩的藝術家爭相投入競賽,有的以奠基藝術前途為目標,有的以獲得巨額獎金為鵠的,60多年來培育了許多台灣當代舉足輕重的藝術家,也培植了許多在美術教育系統的師資人才,雖然傳統與學院式的競賽規則和方式,屢遭非議,但依然是台灣美術生態中門庭若市的藝術殿堂敲門磚,有其不可忽視的力量。
  在這以獎金為號召的美術展覽現實環境中,唯一的例外,是2002年起由台中市政府與國際彩墨畫家聯盟合辦的「彩墨新人賞」,它不以獎金取勝,也不以傳統美展的格式徵件,而是以在學大學生及研究生為參加對象(後增加30歲以下青年),只頒獎狀獎牌不頒發獎金(第4屆以後才發一萬元獎學金),並強化文宣辦理盛大彩墨新人賞聯展,居然受到全國大學院校師生的重視與好評,每年都有極優秀的作品應徵,五年來已選出了31位新人賞新秀,他們不但陸續在國內各種美展大賽中得獎,也都成為優異的藝術創作家或美術教育家,經常舉辦個展和參加聯展,也經常在國內外藝壇展露身影,這是非常可喜的現象。
  彩墨藝術是90年代興起於台灣地區的美術新潮,強調在地性、實驗性、創造性與國際性,它隨著每年在台灣及歐美亞舉辦國際彩墨畫展及巡迴展,廣受國內外藝術界所肯定,十多年來,已有歐洲、美洲、亞洲、大洋洲和非洲等五大洲30多國的200多位藝術家,出品參加過國際彩墨展,他們大多是各該國的大學美術系教授、系主任、美術評論家、美術史家、策展人、美術團體負責人或是當地著名畫家、雕刻家及版畫家,由於有30多國著名藝術家,每年應邀參加台中彩墨藝術節展出,因此讓台中市擁有「彩墨城市」的美譽,也影響了彩墨新人賞的廣度及深度。
    今年第6屆彩墨新人賞,共有11所大學(台灣師範大學、台灣藝術大學、台北藝術大學、中國文化大學、長庚技術學院、台中教育大學、嘉義大學、台南大學、台南科技大學、高雄師範大學和空中大學)35位學生出品參加,以每人參展作品3件計,共有105件,都是大幅作品,有3聯屏、4聯屏,最大的達到810公分×75公分,視覺效果相當強烈。
  經過五位評審委員(黃朝湖、王源東、張振輝、林淑女、黃智陽)初審與原作複審後,選出彩墨新人賞新人?6人:曾霆羽(師大美研所)、林子賀(師大美研所)、洪宛伶(台南大學視研所)、王秀雯(南大美研所)、林子喬(台中教大)、陳卉穎(南大美研所)。新人賞佳作?6人:徐錦鴻(嘉大視研所)、曾靖琪(嘉大視研所)、林宜靜(嘉大視研所)、徐偉軒(師大美研所)、吳玉潔(台中教大)、陳佳湖(台中教大)。入選獎12人:徐祖寬、林瑋旻、林宜邠、馮世慧、呂英宗、林績宇、吳孟鴻、郭淑莉、林威丞、洪敏瑜、莊秀珠、賴勇達。新人4及佳作?各有4位是研究生。
  今年彩墨新人賞參展藝術家,特別關注人文與自然生態,題材偏向人物、動物、生命和心靈層面的探討,對政治並不關心,採用多樣技法及複合媒材,他們嘗試以人物在環境中的變幻角色取代靜態的格式佈局,以自由的紋理取代傳統的筆墨技法,以微觀格放的景象取代傳統的山水皴法,以布與紙的張力或軟力拓展出新的思路與面貌,突顯個人的風格,相當值得肯定。
  透過他們的創作理念或許更能了解他們的人文思維與追求層面,例如師大林子賀說:「我嘗試將象徵個人偏好物體之形象符號加以轉化,並藉由實際的可能物體,設計並融入成一種帶有魔幻色彩的山石造境。「槓型」.(Guns Style)象徵西方威權與侵犯力的槍械武器,被塑造成東方色彩濃烈的山石景觀,是我在經營東西文化衝突的些許思考與設計構思,並期望藉由怪異山石呼應出槍械的意象,進而思考槍械與人類歷史發展的相互關係。」
  台中教大林子喬:「維納斯是美麗的女神,代表者孕育大地、包容萬物的偉大女神;但現代美麗女人的象徵,似乎不是這麼回事,被扭曲的審美觀,造成現代社會的“美女偏見”,而我的「維納斯」系列,所要表現的,就是給我們省思的機會。」
  台南大學洪宛伶:「在多元化的社會中,不斷於時代文化的變遷影響下,「時尚」似乎成為“社會的鏡子”,反映了社會每個角度,我的創作是以現代都會女性對物質的價值觀,以女性的圖像或符號為探討對象,彰顯女性在現化社會中所承載的某些意義。」
  嘉義大學曾靖琪:「我以家鄉的絲瓜為創作的泉源,透過觀察大自然的實景,以它做為自我省思的呈現,更重要是以植物短暫生命反思人類的一生,讓欣賞作品的人可以更加思考親情的可貴,更能珍惜把握現有的親情。」
  嘉義大學林宜靜:「紅塵舞動起於愛戀,無數試煉也因而舞動。我用細密的線性與黑白,刻劃對生命的觀察與體悟,並藉筊杯、月亮、蓮花等意象,交織出戀與煉互為文本的微妙,在二元之間探試追求無限的可能與自由。」
  這些年輕畫者的細密觀察與人文思惟,充份展現了當下台灣年輕族群的藝術觀、社會觀和人生觀,以及承擔藝術工作者的使命感,彩墨新人賞激發了年輕人無限的創造力與寬廣的幻化空間,它已不是獎金獎賞所能涵蓋的利基,而是自由表達、自由創作、自由追索藝術理想的純正園地,彩墨新人賞畫家踏上藝術平台的起跑點,可以凝聚更多深度的自我反思與探討,開發更多藝術發展的趨式與方向,對於彩墨新人的深層思惟與大膽創作,未嘗不是台灣美術史上另類的驕傲與期待。眼看著新一批彩墨新人藝術家在12月的聯展被檢視後,也將逐步加入彩墨國際化的行列,不免憂喜參半,喜的是彩墨人才輩出,憂的是他們能否堅持理想、不受現實環境影響而棄筆改行?因為藝術的道路畢竟是夠艱辛又漫長的,但願這是多慮。(原載2007藝術家391期)

 

彩墨新人的後人文情結
  -析探第七屆彩墨新人賞作品的表現形式與思惟
                           黃朝湖(國際彩墨畫家聯盟會長)
新世紀以來,瞬息萬變的藝術思潮與多元技法的創新精神,使得年輕一代的藝術家,有了更多更廣的揮灑空間-從平面的二度空間,到立體的三度空間,再到裝置表演影像的四度空間;從單純媒材到複合媒材,到數位輸出;從寫實、寫意、抽象、超現實到超級數位寫實和錄影動畫組構,都充滿年輕群族的勇氣、創意和自信,筆者在近年文建會與國美館主辦的「青年藝術家作品典藏」評審中,覺察到這一連串年輕藝術家的全新面向,論衝勁、論創意、論理念,不亞於60年代的台灣現代畫家,不同的是,新世紀的年輕藝術家,在多元包容和多元創意的雙重受寵中,可以發揮無限的想像,發掘個人獨特的藝術語彙,更可以讓生活與藝術像動漫般的結合在一起,並且受到青睞。
相對於以墨、紙、彩為素材的彩墨藝術族群,他們除了受限於傳統水墨技法與思惟的框架外,也要面對「墨弱」或「墨落」的時代無情考驗,當中國畫、水墨畫或現代水墨畫成為一種歷史符號,當大學院校水墨課學生逐漸流失,當視覺傳達數位設計迎頭趕上之際,回頭再看看文人畫的興衰-筆墨因循定律的不斷被否定,傳統藝術風光不再受年輕藝術家所嚮往,加上當代藝術思潮不斷的沖激,「水墨」的領域,便逐漸被強調自由表現與人文關懷的「彩墨」藝術理念所取代。
彩墨新人賞,是依循90年代興起的彩墨國際化理念而推出的藝術創作獎,前6屆競賽已培養出75位優秀彩墨新人藝術家,他們不但繼續從事藝術創作,也表現突出的在國內外舉辦個展或得到美展大獎,有的被畫廊經紀,也有被美術館收藏作品,展現了彩墨新人的實力與影響力。
今年第七屆彩墨新人賞,共有12所大學(台師大、北藝大、台藝大、台北教大、中國文大、華梵大學、中教大、嘉大、南大、南科大、高師大和屏教大)44位大學生和碩士生出品參賽。經原作複審後,選出新人?6人:任家儀(台北師院)、李孟芳(台師大)、蕭佩華(台師大)、徐祖寬(中教大)、徐偉軒(台師大)、林績宇(中教大)。佳作?6人:黃書容(台師大)、陳文立(台師大)、林晏霆(高師大)、張簡禾鈺(台師大)、劉馨文(台北藝大)、羅鳴凱(台南大學)。入選獎14人:薛杏如、邱燕君、吳長蓉、呂佩娟、張益昇、賴勇達、鄭惠芬、蘇于喬、吳嵐欣、邵育仙、林威丞、楊健邦、鍾旻家、張映嫻。從他們的作品來分析,除了畫幅巨大 (有達到五聯屏)、創意新穎外,也透露了不少值得探討的訊息,那就是作品中展露出來的「後現代人文情結」,這種情結可從作品風格與傾向中解析出來:
第一、人文關懷取代文人筆墨-傳統文人畫是一種集文學、書法、繪畫與篆刻為一體的制約式藝術,講究筆墨構架,以墨為主,重墨輕色,倪瓚曾提出「自娛」說法,影響文人畫的孤芳自賞,以及與風俗人本脫節,其思想的僵化與貴族化,無法在當代藝術中被認同。當代年輕藝術家的創作內涵,已從人文關懷、社會脈動與政治批判中切入,加上色彩的多元使用,形成具有人本思想的人文藝術,完全貼近當代生活與藝術脈動。
第二、主題定格摒除空泛內容-年輕藝術家的創作,不論從單一的意象或雙軌的意象切入,不論從人物、靜物、景觀、符碼或圖象入手,大都環繞在同一主軸的意念上去描繪,像參賽作品中的光影系列、生物鏈系列、歲月系列、歷史流脈系列、那些人系列、鐵道下系列、夢想系列、紅色警戒系列、動漫系列或雨季系列,都定格在一種明確的思惟和主題上,然後延伸及闡釋其特有的內涵與意象,而不在描繪空泛的山水、花鳥或走獸,因此,主題深入明確,自我風格明顯。
第三、複合媒材鋪陳巨幅畫面-不論以紙、布或影像紙材創作,都能隨著材質不同採取實驗性或自創性的手法來處理,因此,不管墨水、壓克力、油彩、膠彩或水彩,也不管用勾繪、拼貼、版拓或輸出,巨幅的畫面大多能在複合媒材的驅用下,展現藝術的純粹性和獨創性。
第四、嚴謹佈局牽引唯美視覺-彩墨新人作品,也許受制於東方媒材的特殊性,不論人物、場景或圖騰,其佈局大多呈現出嚴謹又完整,色調則表現出唯美的意境,尤其後現代追求的懷舊與溫馨,也顯現在作品的佈局上,像一些密集堆疊的城市景觀、魚群穿梭、人物交錯和生態景象作品,都能成為視覺新焦點,為彩墨藝術提供不同的觀點和面相。
透過今年彩墨新人作品,我們可以感受到新生代藝術家的後人文思惟與走向,「彩墨」作為一種新素材、新思惟、新品種,必然與西方油畫藝術體系有相當的差異性,尤其在意境和人文的素養與表現上,更有其特有的文化背景和穩定性,未來如何融入體制內成為必修課程?如何扣緊當代藝術思惟來彰顯台灣藝術特質?這也許是從事彩墨創作與參加彩墨新人賞的年輕藝術家們該深思的課題。
12位彩墨新人賞的作品,將於今年12月13日至25日在台中市文化局大墩藝廊展出,筆者每年看到彩墨新人輩出,同時又感受到從「文人畫」過渡到「人文畫」的創作思惟與走向,好像有一股生生不息的當代力量正在引燃,瞻望未來,應該是大有可為,期望年輕藝術家共同努力,將彩墨藝術推展成台灣最具特色的藝術新品種,並在國際藝壇上發光發熱。(原載2008藝術家403期)

 

倒帶看彩墨 前瞻賞新人
─析談第八屆彩墨新人賞作品的特質與面向
                      黃朝湖(國際彩墨畫家聯盟會長)
  從美術史發展的角度切入觀察,台灣美術的成長與推展,大多以「徵件比賽、頒獎展覽」為模式在進行,不論中央或地方政府主辦的各類定期展覽,或是企業、社團、基金會舉辦的美展比賽,都是以發掘或提拔藝壇新秀為鵠的,以頒發獎金為鼓勵,再加上公開展示得獎優秀作品,無形中變成年輕藝術家躍登藝術殿堂的敲門磚或試金石,也是踏入藝壇的快捷途徑,也由於每年有許多美術比賽與展覽的舉辦,帶動了參觀人潮,也帶動了社會美術風氣,更提供了年輕藝術家發揮藝術才華的園地,因此,也增加了台灣美術史的珍貴史料。
  台灣的各項美展徵件比賽,培植了一批批美術界的精英,他們因得獎而充滿信心,也因獎金的頒發而意志力更加堅強,而未得獎或抗拒參與美展的藝術追求者,則另闢戰場,以新思惟或叛逆性的操作,在藝壇另闢蹊徑留久藝史,也算是美展徵件比賽反逆下的藝術推動者,彼此都有助於台灣美術的長遠發展。
  彩墨新人賞是屬於比較特殊的藝術競賽,它不以巨額獎金吸引年輕藝術工作者,也不以傳統制式的得獎名次為依歸,而是以純藝術創作與自我風格的追求為訴求,以在學的大專院校美術系學生或研究生為徵件對象,以探討與研究東方彩墨藝術創作為主軸,應徵的作品不受畫幅大小限制,媒材尊重多元,作畫風格更是完全自由,相當符合年輕且具有獨創性藝術家的需求,最特別的是,前三屆彩墨新人賞,只頒發獎狀不發給獎金(第四屆起才發給新人獎每人一萬元、佳作獎每人伍仟元助學金),同時給予強力文宣與舉辦大型聯展,從2002年創辦,今年已經第八屆,儼然成為另類具有特殊意義的徵件美展。
  回顧前七屆彩墨新人賞,已經培養了84位優秀的彩墨新秀,他們大多仍持續創作,有的被吸收加入國際彩墨畫家聯盟,有的成為獨立畫家,有的被畫廊網羅,更有不少成為美術教師,或正在攻讀博士學位,他們不但提昇了彩墨藝術的學理與創作內涵,也參與了彩墨藝術新潮的活動,更為大專院校美術科系的同學,提供先行者的參考角色,彼此見証了台灣彩墨藝術的成長。
  彩墨藝術(TSAI-MO ART)的理念,興起於90年代,在台灣發聲,由10國藝術家於1996年共同發起成立「國際彩墨畫家聯盟」後積極推展,每年在台中文化中心舉辦「國際彩墨畫展」以及世界巡迴展,2002年開始正式設立「台中彩墨藝術節」,每年舉辦國際彩墨展外,也舉辦彩墨新人賞徵件比賽。國際展在推動彩墨國際化(目前有30個國家200多位藝術家參與展覽),新人賞則在培養彩墨新秀,並將新秀推向國際舞台,彼此相輔相成,期望將彩墨藝術打造成台灣地區的藝術強項,同時兼具台灣藝術的特質。
今年第八屆彩墨新人賞,仍然由台中市文化局主辦、國際彩墨畫家聯盟協辦,有15所大學(台灣師範大學、台灣藝術大學、台北藝術大學、新竹教育大學、華梵大學、台中教育大學、東海大學、大葉大學、嘉義大學、南華大學、台南藝術大學、台南科技大學、長榮大學、高雄師範大學和屏東教育大學)40位學生出品120件作品參與比賽,經書面文件初審後,有11所大學21位學生參加原作複審,在五位評審委員(李振明、王源東、黃朝湖、蔡友、林淑女)複審後,選出新人?6人:駱志豪(嘉義大學)、陳俊吉(台灣藝術大學)、張玉穎(台南科技大學)、葉仁焜(台北藝術大學)、趙懿琳(台灣師範大學)、楊壹琳(台灣師範大學)。佳作?6人:李吟芬(南華大學)、陳浩宇(南華大學)、王美淳(台南科技大學)、廖中聖(台中教育大學)、李牧倚(台北藝術大學)、林威丞(台灣師範大學)。入  選8人:涂毓修(台灣藝術大學)、洪朝家(南華大學)、林雅涵(新竹教育大學)、游智彥(長榮大學)、蘇衍彰(長榮大學)、廖文豪(華梵大學)、白欣慧(台中教育大學)、謝茵寧(嘉義大學)。
  從參賽的作品來分析,不論技法、取材、構思和風貌,都有令人驚喜的表現,不但作品充滿自信與潛力,還呈現出四種特質與面向:
第一、多元表現的題材-在後現代主義的影響下,取材回歸現實面,是種踏實的做法,除了風景、人物、花卉、鳥獸外,生活小品、卡漫人物、臉譜、夢幻、圖騰、造型、意象或半抽象的主題,在彩墨並施、濃抹淡敷或貼金點箔的操作中,突顯表現意涵的豐富性,以及關懷人文的隱喻性,都隨著取材的不同,顯現新人賞藝術家的細膩思惟與畫風,充滿多元又多樣的表現。
第二、多重思惟的面向-從單一的表現到整體的思惟,年輕一代的藝術家,不再以傳統的理念表達內心的衝動,也不再以單向的思考介入多元的思惟,在交互與不斷自我省思的過程中,出現了反復又多元思惟的畫面,在自我否定中又自我肯定,因此,作品中所反映的不再是直敘的語彙,而是新世代新思惟新語彙,如同作品中含有隱晦的面向與風貌,相當引人注目。
第三、實驗技法的佈局-隨著科技的發達,媒材的不斷更新,實驗性的媒材使用,使得技法上的新發現,變化了視覺性的效果,許多充滿怪異奇趣的作品,在畫面的佈局上出奇致勝,連屏與非方形的畫幅,也在重疊或分割的構成中,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渲染、濃色、細線或粗面,都能掌控在實驗性的技法中,相當不容易。
第四、醒目觸心的主軸-作品的標題是在闡釋作品的生命,也是一種引人遐思的無形臍帶,從聽牌、重現、沉吟、成佛、掙扎、嚮往、自拍、窺探、到寒食畫意、危險關係、訛以傳訛、願者上釣和歲歲平安的主標題,都可看出顯露了年輕世代對當下環境與人文的觀察,同時藉助畫筆來宣達他們的體驗和觀點,即醒目又觸心,即純真又生澀,展露了對新人賞的認同與期盼。
人生有太多的可能,彩墨新人賞凝聚了無限的可能,從首展的「未設獎金依然酷炫登場」,第2屆的「彩墨新人新藝境」,第3屆的「彩墨新人活化彩墨」,第4屆的「彩墨新人新人彩墨」,第5屆的「新人彩墨語彙多元」,第6屆的「彩墨新秀關注人文」,到第七屆的「彩墨新人人文情懷」,都可以意會到彩墨新人賞的前瞻性成長,不管是彩墨新人的出現,或彩墨作品的突破創新,都讓我們看到了台灣藝壇的新生命,以及源源不絕的彩墨藝術新血,誰能否定,他們不會是未來台灣藝壇的新發言人,也可能是未來台灣彩墨的新代言人,所謂「形勢比人強,時勢造英雄」,我們也該有這樣的期待。
彩墨新人賞的舉辦,只是台灣多元藝術的活動之一,但由於它旗幟鮮明,主軸明確,加上大學院校的極力配合,短短八年的時間,就能成為年輕藝術家們的競技目標,可說難能可貴。在這水墨畫教學逐步式微的時代,如何喚起藝術系學生的熱情,也喚起非藝術系的學生一起投入彩墨藝術的研究與創作,將是最重要的工程,也是最重要的任務。
12位彩墨新人賞的作品,將於12月5日起在台中市文化局舉行頒獎及聯展,通過他們的作品,我們可以清楚看出彩墨新人賞的成長軌跡,也可以用「倒帶看彩墨、前瞻賞新人」的心情,來檢視這批新人的作品,並給予全新的祝福與期待。(原載2009藝術家415期)

創意的彩墨 多元的渡口
-析探第九屆彩墨新人賞作品的風格走向
                         黃朝湖(國際彩墨畫家聯盟會長)
   80年代末期出生的台灣年輕人,屬於幸運又困惑的年代,他們享受到80年代台灣富裕的家庭生活和充滿歡樂的童年,但也受到90年代台灣經濟逐漸衰退,產業逐漸外移,政治面臨兩極的影響,提早面對現實生活的困頓,就業的難題和國際化的衝擊,讓從事藝術研究的學生和美術工作者,在本土化和國際化的競比聲中,備感困惑,同時又面臨畫廊業的外移中國大陸,收藏群的萎縮,拍賣場域的詭譎多變,使許多這一代的年輕藝術家們無所適從,但也真正的考驗他們的成長和耐力,理想和實踐的堅持。
  這種困惑現象也反映在彩墨新人賞的徵選上,他們在大學院校傳統水墨技法中成長,也在水墨保守的理論體系中思考,更在中國制式的水墨畫前景裡迷思,同時必須在台灣求新求變的競爭中接受考驗、力求自保。這時多元、包容、實驗和富有當代思惟的「彩墨藝術」,似乎為他們提供了更寬廣的表現空間,更自由的表現場域,這可以從歷屆彩墨新人賞,維持高水準的應徵作品和得獎作品得到驗証,更重要的是,每位彩墨新人賞得獎人,不但未曾放棄畫筆,也在各類美術比賽中嶄露頭角,更有的儼然已成為年青一代藝術家的風雲人物。
今年第九屆彩墨新人賞競賽,有16所學校(台灣師範大學、台灣藝術大學、台灣科技大學、淡江大學、文化大學、新竹教育大學、台中教育大學、東海大學、弘光科技大學、建國科技大學、嘉義大學、南華大學、台南大學、長榮大學、高雄師範大學和屏東教育大學)41位學生出品123件作品參加比賽,經初審選出9所學校22位作品參加複審,然後選出今年彩墨新人賞新人?6人:陳柔伊(台灣師範大學)、劉蔚霖(台灣師範大學)、廖中聖(台灣師範大學)、蔡佩听(台灣師範大學)、陳詩尹(嘉義大學)、湯其涵(嘉義大學)。佳作?6人:許郁旻(台灣藝術大學)、陳盈如(台灣藝術大學)、洪郁喜(台灣師範大學)、林芝琪(台灣師範大學)、蘇怡靜(台中教育大學)、馮雯琳(台中教育大學)。入 選10人:楊親淳、陳永煜、羅鳴凱、謝茵寧、涂毓修、蘇誼亭、林雅涵、陳浩宇、湯雅蘭、張美玲。
  從今年得獎和入選的作品來分析,約略可以看出「彩強墨弱」、「山水退位」、「創意掛帥」和「風格明顯」的發展趨向,他們不再以傳統的方式佈局,而是以直覺的感受、感情的噴發和犀利的視覺,來捕捉所見、所思、所要、所夢的境界,是以創意為優先,是以自我訴求為首要,因此,我們可以感受到年輕藝術工作者關懷鄉土、親近人群、重視時尚和潮流,同時又勇於創新的膽識。
  我們試著從他們的作品主題和內涵,去追索他們的七種不同的面向和風貌,儘管有些技法不夠成熟、思惟不夠周延、風格不夠明確,但隱隱約約可以嗅出一股衝勁,以及多元發展的意圖,這七種面向是:
(一)以動物為主軸來宣洩人道主義的精神-如陳美柔的「長頸鹿悲歌」和廖中聖的「反撲」作品。
(二)以人物的佈局表達對生命、對生活、對時尚的關注-如楊親淳的「日復一日-制服系列」、劉蔚霖的「守護」和陳永煜的「下一站‧幸福」作品。
(三)以人體的動作來烘托唯美的畫面-如陳盈如的「自由落體表演」、張美玲的「午后邂逅」和林雅涵的「絲‧緒」作品。
(四)以動漫方式紀錄當代年輕人的生活情思-如羅鳴凱的「螞蟻與機器系列」作品。
(五)以寫生、墨趣方式描述鄉土景象的內心世界-如林芝琪的「憶、懷」和湯其涵的「樹蛙‧飛飛」作品。
(六)以複合式的組合,將意象變形或重複並列的手法,表達繁複又多重語意的意象-如陳浩宇的「Spider?」作品。
(七)以壓縮時空、展延時序和藉助半抽象形式,將植物、人物作非合理的配置,以取得新意象、新風貌的表現,是屬於最富創造性和實驗性的作品-如洪郁喜的「隱」、蘇怡靜的「回」、馮雯琳的「休戀逝水」、陳詩尹的「突變」、湯雅蘭的「束縛」、蘇詮盛的「水痕原件」和蔡佩听的「誰領風潮」等作品。
通過這些年輕人富有創意的彩墨作品,我們可以意會到新一代的藝術家們,正朝向未來多元風格發展的藝術渡口-創作思惟的渡口、現實生活的渡口和人生前景的渡口。思惟的渡口,考驗著未來創作的方向與風格;現實的渡口,考驗著生計與藝術生活的平衡;人生的渡口,則考驗著未來能否終身投入藝術的追求,可喜的是,彩墨新人賞的舉辦,並非全以獎金來吸引人(初期完全沒有獎金,後來才象徵性發一萬元獎學金),而是以不設限參賽作品尺寸,不限制風格面貌和尊重任何自由技法的創作為特色,來獲得年輕人的認同,並且以純藝術的大型聯展來彰顯他們的成就,這種尊重多元風格和自由創作的方式,不但已產生了108位彩墨賞新人,也為彩墨藝術取得充滿創意的面向與風貌,因此,當他們能以純真的藝術觀點,投入彩墨新人賞的競賽,就已展現了純正的價值觀,彩墨新人賞的年輕畫家,已具備了深度思想與技巧、學識與創思的厚實基礎,只要堅持自己的理想,站穩選定的方向,在多元的渡口中,以彩墨的新思惟開創更特別、更獨特、更自我的風格,未來一定會大鳴大放,將自己推向一個高峰。
12位彩墨新人賞作品,將於11月27日起在台中市文化中心舉行聯展,我們可以從他們近乎不同風格又具創意的彩墨作品中,體會到他們對當下彩墨藝術的不同解讀和面向,還有對人生、對藝術未來渡口的選擇;往後如何發展?藝術生命如何擺渡?這都需要智慧與勇氣,而彩墨新人賞的得獎,應該是個具有指標性的見証與預測,我們真誠的祝賀又一批新的彩墨新人加入彩墨國際化的行列,這應該是大家所樂見的。(原載2010藝術家427期)

 

新人彩墨  邁向新局
-解析第十屆彩墨新人賞作品的特質
                                黃朝湖(國際彩墨畫家聯盟會長)
  十年前,隨著台中彩墨藝術節倡導彩墨創作而舉辦的「彩墨新人賞」,歷經十年的公開徵件,如今不但培育出100多位彩墨新人,也奠基彩墨藝術在大學校園的氛圍,成為發掘年輕藝術家的另類競合場域。
  彩墨藝術不但提昇了現代水墨的創作實驗與內涵,也擴展了技法與思惟的深度與廣度,不但兼具了唐彩宋墨的風華,容納了東西雙方的佈思,也納入了區域文化的特質,更重要的是,彩墨藝術接軌了當代的國際藝術思潮,朝向更自由、更自我、更富個人風格的方向前進,幾乎每位新人賞的作品,都是唯我獨尊的畫風,都是獨自演繹的自白,成為年輕一代最具東方品味的時尚品牌,代表著一代一代校園藝術文化,也代表著彩墨藝術在全彩年代的創意與成就,它是與生活、時代相契合,也是與生命、心靈相互映輝的實證。
  從早期的彩墨新人賞,得獎作品的延續傳統筆法與佈局,到今天的自創技法與構思,從守住墨色與韻白,到如今的彩情與創意,從寫實寫意到如今融入科技的天馬行空,都可看出年輕一代的台灣藝術家,已經擁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斷,更擁有自主性的創作思惟與能力,作品所呈現的內涵與爆發力,在十年間得到了抒發,也得到了績效,這是彩墨新人賞策辦十年來最值得驕傲的事。
  今年第10屆彩墨新人賞,共有12所大學院校32位年輕藝術家出品96件作品參加,經過書面初審與原作複審,得獎名單如下:新人賞新人獎:陳盈如(臺灣藝術大學)、馮雯琳(臺中教育大學)、葉柏昱(臺灣藝術大學)、劉得興(臺灣藝術大學)、陳瑞鴻(臺灣師範大學)、徐秩硯(嘉義大學)。新人賞佳作獎:李吟芬(南華大學)、洪朝家(南華大學)、蘇怡靜(臺中教育大學)、劉家亨(臺中教育大學)洪國為(嘉義大學)、陳廷彰(臺灣藝術大學)。入選:陳脩安(華梵大學)、林宜邠(台灣師範大學)、洪明露(臺南應用科技大學)、潘冠婷(長榮大學)、劉宇桓(臺中教育大學)、蘇信銓(中國文化大學)、白繼暐(復興商工)、許瑞展(臺灣師範大學)、邱伶琳(臺北藝術大學)、陳永煜(屏東教育大學)、李曉青(臺灣藝術大學)。
  從得獎和入選的作品來分析,可以看出幾個特質:
第一、佈局出奇制勝-從單一的構思到跳接的架構,都能呈現視覺上的張力,以及瞬間跨張的爆發力。
第二、色調節奏巧妙-彩墨並施的手法,在多層次的堆疊或渲染中,營造出色調的深層底韻和變化無窮的節奏感,讓畫面更具生命感染力。
第三、自我風格明顯-題材的不同,技法的各異,導致個人自我畫風非常明顯,即使是圖象、人物與物件,經過組合或分割,依然各有不同風格。
第四、創作思惟強烈-思惟是創作的靈魂,有了自我思惟,就有了創作的靈魂,才有一貫風格的維繫與發展,也才能演變成堅實的藝術創作理論,進而影響美術思惟的形成,甚至成為派別或主流的風潮。
  筆者特別觀察今年彩墨新人賞的創作思惟與理念,所以選擇一些單幅或大幅聯屏作品與創作理念加以驗證,可以了解彩墨新人賞的整體發展面向,確實因經過十年徵件而逐步邁向新的格局和新的局面。
  像李吟芬描繪地鐵人群作品「梭」-每站的人群一直不停在更換,這有如一趟能與自己對話的旅程;像林宜邠輕快線條下的「構成」-暴力的不斷增強建構,擴散發酵,使整個社會持續迷失在自以為是的暴力之中;像陳盈如的「我的女神」-表現每個人不管身份地位高低,在其心中皆存在一個屬於自己的信仰,也用撲克牌來暗示目前社會上崇洋的心態;像馮雯琳的「十點八分五十三秒」-以樹作為主題,表現生命力的蓬勃與韌性,藉著超現實構圖,色調安排,紀錄著時間、自然、文明微妙的三角關係;像葉柏昱的「秋時生相思」-藉由創作來定義心中的現代美人,兼具古典氣質與當代的智慧個性,融合了時空的交錯美感;像劉得興的「龜心像臉」-以故事方式來表現,以反諷的意涵探討現今人與自然生態的關係;像陳瑞鴻的「終將歸於塵土」-以高麗菜做為創作對象,表現生命由出生邁向死亡;像徐秩硯的「情與敵」-迷惑中找出自我,或許會有所不同,對自己來說,是敵是友都會分不清楚;像蘇怡靜的「昇」-創作就是我的生活對外表現的一個窗口,我試圖從創作中發展出一套自我的原則,這也隱喻了我的生活;像潘冠婷的「花語系列」-以臉部表情為題,配上象徵心性的荷花,將頭化為蓮蓬,頭髮化為花莖,將心情帶入生長姿態,使荷花與自己從內到外融為一體;像蘇信詮的「蛙鳴蝶舞映心辰」-時光流逝物換星移,內心有時蝶舞翩翩,有時心如止水,月光映入心扉,有如置身蛙鳴的月夜;像劉家亨的「無色土」-解除社會的各種迷幻氣氛,留下古早味的調子;像邱伶琳的「發現高山高」-利用對未來生活的想像,反思今日土地使用和生態環境現況;像陳永煜的「兩極之間」-以蟑螂與草莓間的對比,呈現出剛強與柔美之間的衝突性,反應現代人的堅強與脆弱;像李曉青的「絆」-以人物在絹布上的特別質感來表現韻味;像陳廷彰的「活‧塵動」-以人性與動物性出發,表現人與動物相融的不同表情與心態;像洪明露的「過程」-人生受過生離死別,到頭來虛空一場。這些作品與自我剖白,可以讓我們更深入的去了解年輕一代藝術家們在想些什麼?在找些什麼題材?在做些什麼表現?在反思些什麼問題?在如何觀察與批判社會現象?在如何關注環保生態?在如何看待生命人生?在如何界定藝術範疇?顯然這已將彩墨藝術的表現,提昇到更高的層面,提昇到更具哲學性、文學性和社會性的內涵,這畢竟是很好的現象,也是彩墨新人邁向新局的先聲,可以做為彩墨新人未來發展的標向。
  彩墨新人賞從早期零獎金,到中期低獎金,十年來仍能吸引許多年輕大學院校學生踴躍參加,主要在於它不分派別風貌、不限尺幅大小的包容性,以及發揮創意的自由度,它讓重視創意、重視展覽的年輕人,樂於為自我創作,這種純藝術追求的精神,讓彩墨新人賞得於歷久不衰,是最為藝術界所肯定所稱讚的。
  第10屆彩墨新人賞得獎作品,將於12月中旬在台中市立大墩文化中心展出,台中市政府文化局自葉樹姍接任局長後,顯得更活潑、更富朝氣,未來十年,應該是彩墨新人賞的黃金時期,前十年已培養出許多傑出彩墨畫家、博士生、美術教師和美術專業人員,他們是播種與耕耘者,如果加以整合發揮整體力量,同時配合台中彩墨藝術節每年國際彩墨畫展的舉辦,可以加速台灣彩墨藝術的成熟度與能見度,真正成為台灣藝壇的特質與特色,未來若能再擴展為兩岸或全球華人的彩墨新人賞,提高獎金、出版專輯,屆時將會更具影響力,真正成為華人世界的新品牌、新畫種,可以與西方世界的油彩藝術並駕齊驅同步發展,成為一股強大的文化藝術新力量,這應該不是夢想,因為我們已看到了彩墨新人的新格局、新局勢,在本屆彩墨新人賞的作品裡發酵。(原載2011藝術家439期)
 

 



版面設計及全部內容著作權所有;非經同意
不得將全部或部分內容任意轉載。
藝術秀中心

Designed By Mdesign